新石器時代有肩石鏟 通長25厘米,寬8.7厘米;通體磨光,形制規整,器型較碩大,鏟身較寬平,兩條側邊呈直線,上帶有一端柄,往下兩側為平直雙肩,雙面弧刃。
明代黃褐釉雙龍戲珠紋六耳陶甕 高55厘米,口徑17.5厘米;直口,頸略高,稍外斜,溜肩,鼓腹,平底。通體施青黃釉,釉面光亮。肩部等距離設六個橫橋形耳,腹部貼塑雙龍戲珠紋。
清代牡丹花紋四耳陶壺 高26厘米,口徑2.6厘米;蒜頭形小口,壺身平面呈圓形,扁腹,長方形圈足。通體施黃褐釉,釉面較光亮。壺身兩側上下處各飾一小系?谘叵嘛椥』ò昙y,壺身兩面飾牡丹紋?谏詺。
近現代黎族飾品骨頭簪 通長26.3厘米,寬2厘米,厚0.6厘米;鹿骨雕刻制成,骨簪通身刻有紋飾,并用藍色描繪。上端雕刻側臉的一人,身穿鎧甲,腳踩著一只怪獸,頭戴高冠帽,冠頂飾一小圓球,上刻有勾云紋、方塊紋、三角紋、水波紋等。下半器身兩面刻方塊紋、三角紋、水波紋、圓圈紋等。冠頂旁系一個琉璃珠與紫紅線繩等組成的垂穗。 近現代雙面繡黎族潤方言婦女上衣 衣袖通長118厘米,衣縱長57厘米,棉質;衣為“V”字形領口,用紅布條夾縫領口,領口兩側刺繡地瓜藤紋和雞冠花紋,在其下方繡山欄稻紋和雞冠花紋,寓意豐收。袖口為甘工鳥紋樣。側面下擺貼縫雙面繡繡片,主要繡龍紋、鳥紋、樹葉紋等紋飾,前后下擺繡三條神龍紋和豐收紋圖案。在衣下擺,用紅色、藍色、白色、黃色等色線刺繡各種花卉紋圖案,主體圖案為山欄稻紋和雞冠花紋。為了突出圖案,在織成的圖像沿邊繡上黃色線,使圖像更加艷麗、熱烈。
近現代黎族潤方言婦女筒裙 裙長28厘米,裙腰寬37厘米,棉質;由裙頭、裙腰、裙尾三幅織錦綴接而成。裙頭上是用白、紅色兩種棉線織造豆仁紋等圖案;裙腰的主體圖案為祖先紋;裙尾圖案主要是動植物紋。
近現代黎族哈方言婦女上衣 衣袖通長118厘米,衣縱長63厘米 棉質,為手工棉紡線,植物染色,呈黑色。無領、無紐、長袖,前擺長,后擺短,左、右對襟繡三角形圖案,前后下擺處裝飾人紋及幾何紋圖案,胸前衣襟上各系有一條小繩代替紐扣。
解放海南島紀念章 直徑3厘米,鋁質,平面呈圓形,正面有“解放海南島紀念章八字”,背后有“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頒發”文字及一別針。
來源:海南白沙旅文體 |